【推荐】位于上海的全球最大垃圾焚烧厂启用,由同济建筑研究院设计-垃圾焚烧的公司
6月28日,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正式启用,二期工程是老港固废基地实现垃圾资源化、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现代化焚烧工厂。二期项目吴曰丰介绍,上海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可在虹口足球场堆出一座21米高的小山,而经过老港二期处理之后,能够减量到只有原来重量的2%,原来体积的1%。到2019年下半年整体投运后,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、二期工程总焚烧处理生活垃圾为300万吨/年,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1/3,焚烧发电每年将可达15亿千瓦时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。
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设计解析
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以“
水蓝宝盒
”为设计概念,不仅体现出建筑本身依水而建的立面特征,同时更能承载能源工厂变废为宝的使命,这一宝盒将成为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示范性智慧工厂,为沪上蓝天增添浓墨重彩的一抹碧蓝。
项目概况
项目区位
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
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,毗邻东海0号大堤。主体建筑占地面积为62279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41177平方米,长约330米,宽约220米,建筑高度约50米,由南北两座垃圾焚烧处理厂房、中部主控中心、参观展示厅等多个部分组成,围合形成一个景观庭院,并在庭院端部的烟囱上设置可以俯瞰整个厂区的观光平台。
总平面图
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往复式机械炉排炉,烟气净化系统采用“SNCR+减温塔+干法(熟石灰)+活性碳吸附+袋式除尘器+湿法(NaOH溶液)+ SCR系统”的处理工艺,建成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,年处理能力为200万吨,上海近一半的生活垃圾将在此进行焚烧处理,
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
。项目不仅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焚烧发电,还同时作为科普垃圾焚烧与回收技术的教育基地。
设计概念
水
项目基地毗邻东海,
海天壮阔的景观以流动的曲线形式体现在建筑造型上
,同时立面上高低起伏、翻起变幻的曲线也抽象表达了车辆进入、固废处理焚烧、发电以及净化的工艺流程,试图寻求建筑造型、空间、功能的内外统一。
日景鸟瞰
蓝
目前,垃圾焚烧已进入蓝色焚烧3.0时代,
蓝色焚烧
相较于传统的绿色焚烧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环评、建设、企管、运营、监管等过程都需要更透明,才能让公众理解与放心。所以,建筑造型结合内部不同的空间类型局部设置玻璃幕墙,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展现设备的同时也契合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定位。
日景透视
宝
本项目作为民众与学生的科普基地,充分展示了国内最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。项目利用南北工房中间的间隙设置了参观区,形成与主工房一体化的完整造型。
入口门厅与中庭
烟气净化区参观廊
盒
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作为面向未来的环保产业,其建筑犹如一个
“环保之盒”
,寓意着和谐的未来。它将为社会提供面向未来的高标准、高效率、近零排放、友好的垃圾焚烧解决方案,为沪上蓝天增添浓墨重彩的一抹碧蓝。
日景透视
立面设计
立面采用曲线状、并且局部翻起的
氟碳喷涂铝单板幕墙
,以一条条高低起伏的曲线形成海浪般的形态,同时每一条铝板又以不同的趋势逐渐翻起落下,不但利用铝板间的缝隙满足内部焚烧、净化车间通风的需求,更使得建筑整体的立面如同运动中的波纹一般生动,令建筑体量充满动感。
观光平台与立面细部
参观流线
在参观流线设计中,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参观流线,包含
快速参观流线
、
全程参观流线
及
专业参观流线
,满足了不同身份人群进入参观的需求,同时结合玻璃观光廊、屋顶绿化,蒸汽主题花园等创造丰富的参观体验。
项目档案
项目名称:上海老港再生能源中心二期工程
项目地点:上海浦东新区
占地面积:62279平方米
建筑面积:141177平方米
建设单位: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
设计单位: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(集团)有限公司
设计人员:汤朔宁、林大卫、孙宏楠、金章才
合作单位: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
设计人员:刘巍荣、梁立军、郭爱肖、王庆海、朱先年、李冶婷、林士颖、吴仪